GB/T 14366-2017

摘要:GB/T 14366-2017标准2017年11月01日发布2018年05月01日实施,此标准规定了在噪声暴露的不同声级和时长下,成年人听阈级预期产生的噪声性永久阈移(NIPTS)的计算方法;提出了听阈级超过规定值时,在常用测听频率或其中的某些频率组合上,用各种公式计算听力障碍的基本原理。注1:此标准没有规定评估听力障碍所需采用的测听频率、频率组合或计权组合;也没有规定风险界线,超过这界线一定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听力障碍。这些参数值的选择由使用者去完成。此标准中的各种声压级没有考虑护听器的影响,而护听器会降低耳处的有效暴露声级,还会修改噪声频谱。风险人群的噪声暴露的量度,用给定暴露年限内额定8h工作日规格化暴露声级,LEx,8h表示。此标准适用于频率低于大约10kHz的噪声,而噪声的时间特性包括稳态的、间歇的、起伏的和不规律的。经过验证,证明采用外推法,此标准可用于声压超过200Pa(140dB,基准值20Pa)的情况。此标准提出的公式,可用来计算测听频率范围内,因噪声暴露引起的听力损失,与暴露声级和暴露时长(年)的关系,包括统计学分布特性。公式没有区分男女人群之间的差异。注2:虽然听力损失模型假设主要以职业噪声暴露人群主体的数据为依据,但只要小心些,也能用来评估可比较的非职业噪声和组合噪声暴露的影响。注3:此标准所提出的预测方法的基础,是从基本上宽带、稳态、无纯音的噪声收集来的数据。为了计算噪声暴露引起的听阈级变化和造成听力损失的风险,需采用对照组人群。此标准中有严格筛选耳科正常人群的定义(见ISO7029),和3个典型的工业化社会的非筛选人群的实例。此标准的使用者可按照他们特殊的要求,选择对照组人群。注4:此标准中的所有数据和计算步骤的基础,是从日噪声暴时长不超过12h的实验中采集的数据,并做了仔细的简化,而简化近似将使它的有效性限于所述的参量、百分数和暴露声级范围,以及使用的频率范围。此标准建立在统计学数据的基础之上,因此不能用来预测或评估个体的听力损失,除非采用统计概率描述。国家标准《声学 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评估》由TC17(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)归口上报及执行,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。

分类:计量学和测量、物理现象

更新:2025-01-16最后编辑

GB/T 14366-2017 声学 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评估

名称:GB/T 14366-2017 声学 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评估

本文来自AI建筑网整理分享,转载链接:https://www.aijianzhu.com/page/164220.html